宝宝在一天天长大,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从一点点能辨别事物,到会爬行、会独坐、会站立、到咿咿呀呀学语,会叫“爸爸”“妈妈”……每一个都是他们成长轨迹,是一座座值得纪念的“里程碑”,会给爸爸妈妈,乃至整个家庭带来无限的惊喜与感动~
婴儿时期宝宝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很多家长都想知道自家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是否符合正常的指标,但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特点,发育情况也没有确定值,不过家长们还是可以借助一些直观表现作为参考依据的。
那么,在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在哪个年龄段、该完成什么呢?一旦出现异常,家长又应该如何做呢?
以下为半岁以内婴儿发育里程碑:
这个“里程碑”常常从以下几点来判断,运动方面(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社会适应性方面,认知能力方面来判断孩子究竟符不符合同年龄组的发育。
一个月〜42天宝宝
通常宝宝出生后一个月或42天内,妈妈就要和宝宝回医院做检查啦。
这时候的宝宝,已经比刚出生的时候大了不少,体重比出生时要重0.6-1.2kg,身长会增加4-5cm,通常男宝的体重和身长均高于女宝。
婴儿的颅骨尚未完全闭合,前4个月是颅骨生长最快的阶段,满月时宝宝的头围会达到38cm。
宝宝发育的“里程碑”
大肌肉动作:能部分控制头部,四肢可以弯曲
精细动作:动作无规律、不协调,小手经常握紧拳头
语言能力:能哭叫,可能会不自觉地笑,喜欢看人脸,尤其是眼睛,自己会发出细小的喉音,会倾听说话声
认知能力:对声音有反应,可能会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转头,听见铃声时动作会放缓,被抱时会安静下来。
家长需要关注的内容
这个月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宝宝的第一次微笑。那一瞬间,这会让你觉得再辛苦的喂养,也是值得的。
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宝宝的发育:
饮食:根据宝宝发出的各种信号来满足TA的需求,只要体重持续增加,大小便正常,就无须担心喂养不足
喂养:按需哺乳(至少8次/日,10-20分钟/次),摸清宝宝饮食模式和行为习惯(如小拳头放入口中吸吮,表明宝宝希望吃奶)
营养: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口服维生素D400IU/天
睡眠:建立正常睡眠节律并尊重宝宝的睡眠习惯;当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更为成熟时,会逐渐形成哭泣、睡觉、吃、玩的相对稳定的规律
2〜3月宝宝
这两个月宝宝,最为重要的进步,就是颈部力量的增强。
TA趴着时会试图抬头四处看,逐渐将前胸撑离地面,还会做出踢腿的动作,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就要出现在宝宝眼前啦!
宝宝发育的“里程碑”
大肌肉动作:四肢更加放松,平躺时可轻微抬头,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
精细动作:小手部分打开,会抓你的手指,眼睛会跟随你移动
视力:很认真地观察人脸;跟踪移动的物体;可以辨别出一定距离内熟悉的物体和人;开始协调手眼动作
听力:听到父母的声音时会笑;开始呀呀学语;听到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
语言:开始发出咿呀的声音,能笑出声音
社交:见人会笑,头可跟着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喜欢看和玩自己的手
宝宝发育的哪些异常信号,提示您需要咨询儿科医生
尽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速度,但没有达到某些阶段性标志,可能是健康或发育出问题的信号,以下几点需要您特别关注并在体检时重点与儿科医生沟通。
2个月仍没有注意自己的手,听到你的声音不会笑
3个月时仍不会抓握东西,仍不会对人笑
3个月时头仍没有很好地抬起来
3-4个月仍未发出过咿咿呀呀的声音
4〜6个月宝宝
这几个月,宝宝最为重要的变化:活动能力大大增加,学会各种感官能力的协调(运用视觉、触觉和听觉)。
开始抓握、翻身、坐起,甚至可能开始爬行。他现在会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宝宝发育的“里程碑”
大肌肉动作:能向两边翻身,不用手支撑就能坐着,前后摇晃,有时会向后移动。随着宝宝背部和颈部肌肉力量增强,同时身体躯干、头部和颈部的平衡能力发育,逐步实现坐起。
精细动作:可以抓握(不是捏),将物体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也许会指物品
语言:含糊地发音(mama,baba),尝试发出各种声音
视力:宝宝能分清红、黄、蓝等颜色的细微差异,抓玩具时神态专注
社交: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能模仿大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喜欢照镜子
宝宝发育的哪些异常信号提示您需要咨询儿科医生
4个月时仍不会扭头寻找声源;仍不会把东西放进嘴里;仍然有拥抱反射
4-5个月时仍然有强直性颈部反射
5个月后在晚上仍然无法安抚入眠、仍不会自发微笑
6个月时仍然不能在大人的帮助下坐起、仍不会出声笑或发出尖叫声、仍不会主动去抓东西
听觉
知觉是听觉的发育,出生后医院都会为孩子进行听力筛查,也就是说刚出生的宝宝对声音是有感觉的,尽管不会辨别声音,但听到声响后身体会出现一定的反应,如“一激灵”、皱皱眉等。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对外界的声音反应非常迟钝,要注意孩子的听觉是否有问题,及时到医院,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会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来进一步判断孩子听觉是否出现问题。
触觉
对于宝宝来讲,触觉是宝宝身体碰触的感觉刺激,这个刺激包括外界给予的和自己发觉的,每个宝宝对于各种感觉刺激的反应程度不同,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到大脑的辨识能力、身体灵活性和情绪,触觉发育不是很完善,或偏离正常的孩子在发展中适应环境方面的能力较差,出现一系列影响社交、运动、自理等领域的问题。
触觉过度敏感的孩子往往反应也较快,但情绪的控制也会略差。有一些喜欢哭闹不让人触碰的婴儿,还有一些睡眠不好的婴儿很有可能是触觉的问题。
在月子里,润月禧护理师会为孩子做抚触,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触觉、稳定情绪。
在本期科普中,我们重点讲到了婴幼儿发育的“里程碑”,家长可以做参考,其实每个孩子会按照自己的速率发育,所有的发育项目的发生都应该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但有些情况很可能是发育异常的预警症,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精准评估,遵医嘱及时进行干预,切莫错过宝贵的黄金训练期。